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李哥庄新闻网欢迎您的到来!打造李哥庄人自己的网络平台!
一起搜房http://www.yiqisoufang.com餐饮类家居类娱乐类免费展示
制帽类科技类财经类体验:全站文字广告免费体验:全站广告免费
期待加入虚位以待体验:全站广告免费体验:全站文字广告免费体验:全站文字广告免费
本站的文字或图片广告位均为免费宣传位,非本站官方链接如有交易请谨慎,有意免费挂广告的用户,可以联系 李哥庄新闻网QQ:174191012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理财 > 新闻聚焦

山东胶州市李哥庄镇6万农民获"零税负"

时间:2015/1/12 21:53:40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2377  评论:0
内容摘要:“往后什么税费都没有了!”3月8日,正在麦地里划锄松土的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大窑村村民叶书文兴奋地告诉记者。拥有6万人的李哥庄镇,在2003年暂停征收农业特产税及公益事业金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公益事业金,农民达到“零税负”,使全镇农民每年直接减负365万元...

“往后什么税费都没有了!”3月8日,正在麦地里划锄松土的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大窑村村民叶书文兴奋地告诉记者。 拥有6万人的李哥庄镇,在2003年暂停征收农业特产税及公益事业金的基础上,从今年起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公益事业金,农民达到“零税负”,使全镇农民每年直接减负365万元。李哥庄镇也因此成为青岛市郊区各市第一个免征所有涉农税赋的乡镇。 “俺种了4亩地,以前每年的税费近400元钱。现在呢,用这些钱买化肥、农药足够。”叶书文满意的说。

  据悉,自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开始,李哥庄镇就取消了公益事业金、屠宰税等涉农税负,将农业特产税改征为农业税,从整体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青岛30条出台后,该镇领导班子多次集体学习有关文件,认真研究如何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管李哥庄这些年农民收入整体上逐步走高,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800元,但应当看到,农民收入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还是偏低。最好是先行一步,彻底免除农民一切税费,让农民真正轻装上阵走上小康路。”镇主要领导提出了这样的农民增收思路。

  近几年来,李哥庄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民营经济,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城市化破解“三农”问题,镇村两级得到了协调发展,财政收入、集体收入不断提高。2003年,李哥庄工业经济收入已达46.3亿元,农民纯粹从农业生产中带来的收入仅占6.1%。农民负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甚微,二三产业、民营经济逐步成为引领全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力量,所产生的财政收入,已具备了一定水平的反哺农业能力。这,是李哥庄作出“率先实现零税负”决策的最关键的原因。

  实行“零税负”此举一出,在李哥庄全镇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农民们特别是种养大户拍手叫好,周边乡镇的农民向他们投去了艳羡的目光。但相应带来的问题也马上凸显出来:一些靠农业税和公益事业金收入维持运转的村庄面临“断顿”危险。为确保这些村庄正常运转、村级事务有人管理,镇党委、政府将采取如下措施: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委决定,2003年度考核前9名的村庄对口帮扶后9名的村庄。接到帮扶任务的李哥庄村,不仅在资金上帮扶桃园村,还要帮点子、出路子,力争使桃园村在二年内取得维持村集体正常运转的固定收入。同时,镇里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党委出台了新规定,明确要求,1000人以下的村一般不超过3人,1000-2000人的村一般不超过4人,2000人以上的村一般不超过5人,其它享受务工补贴的人员,不超过村总人口的千分之二,并提倡村干部交叉任职,降低村级经费支出。

  李哥庄镇党委书记冷建云说,农民零税负只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第一步。第二步必须进一步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在此基础上实现全民社会保障。现在李哥庄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目前全镇已经有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也已经破题。目前正在李哥庄村等5个村庄进行养老、医疗保险等试点。用不了10年,李哥庄的农民也将像城里人一样,到劳动部门领养老金,享受到各种社会保障。

  胶州市委书记李皓说:“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青岛市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即三十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胶州市将逐步取消农业税,到2007年全部达到零税负。” (宋学春)


标签:李哥庄镇 青岛市 山东省 胶州市 大窑村 
相关评论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值班编辑QQ:174191012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纠错QQ:1901264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哥庄新闻网QQ交流群:384453252

24小时新闻热线:4000006517 本站除注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值班编辑QQ1741910123,第一时间内删除。

鲁公网安备 37028102001427号

 

鲁ICP备12010388号

鲁公网安备 37028102001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