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李哥庄新闻网欢迎您的到来!打造李哥庄人自己的网络平台!
一起搜房http://www.yiqisoufang.com餐饮类家居类娱乐类免费展示
制帽类科技类财经类体验:全站文字广告免费体验:全站广告免费
期待加入虚位以待体验:全站广告免费体验:全站文字广告免费体验:全站文字广告免费
本站的文字或图片广告位均为免费宣传位,非本站官方链接如有交易请谨慎,有意免费挂广告的用户,可以联系 李哥庄新闻网QQ:174191012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地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胶州大集汇总 李哥庄有没有集

时间:2015/11/8 19:41:39  作者:网络  来源:网络转载  查看:4371  评论:0
内容摘要:我们知道节假日里超市人满为患,收银台前排起长长的队伍,在社会飞速发展,超市成为人们采购的主阵地后,你是否还记得那些“赶大集”的景儿?尤其当商场、超市逛得有些审美疲劳,同时在CPI高涨之下钱包有些“羞涩”时,市民们盘算着兜里的“收成”,不约而同思念起了童年时的一个“忠实玩伴”——大...
我们知道节假日里超市人满为患,收银台前排起长长的队伍,在社会飞速发展,超市成为人们采购的主阵地后,你是否还记得那些“赶大集”的景儿?尤其当商场、超市逛得有些审美疲劳,同时在CPI高涨之下钱包有些“羞涩”时,市民们盘算着兜里的“收成”,不约而同思念起了童年时的一个“忠实玩伴”——大集。那些承载着天真记忆的泥人、糖葫芦、花布,抑扬顿挫的叫卖,真的让人很怀念,最重要的是这里商品的价格很草根很“给利”。

    近年来,我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放心农家店不断增多,连锁经营、加盟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了乡村,一些连锁店迅速向村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消费升级。“放心农家店”让许多老百姓不用进城就能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然而,农村集贸还是占着很大的贸易比重,起着农村便民超市所不能替代的巨大作用。

民间武艺齐聚堆  各地大集争亮相
    集市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商品交换行为的生产而产生,其起始年代已经无从考证。我国周朝典籍《易·系辞》中有“日中为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的记载,这里的“市”指的就是集市。胶州自古商业贸易发达,唐宋时期曾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是长江以北唯一通商口岸,素有“金胶州”之美誉。

    最早对大集的印象并不是集市上琳琅满目的货物,而是那里聚集了平日里难以见到的形形色色的杂耍武艺表演,可以让赶集的人们看够热闹、过足瘾。据载,位于寺门首街的胶州大集自北宋时期就有,每月逢农历二、七为大集,四、九为小集。每到逢集,一些民间老艺人会在这里扎堆,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跑旱船、舞狮子、写春联、捏泥人等传统民俗节目,让人一饱眼福。

    逐渐地,在许多农村集市上,也出现了演杂耍武艺的。不少民间艺人便九龙、里岔、马店、铺集等城里乡下地到处跑,哪里逢集就去哪里演。各个地方的大集上,每到逢集和过年过节等一些喜庆的日子里,打拳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押宝的,博彩的,还有沿街说数来宝乞讨的,都能叫人流连忘返。

    记忆里,最能成为亮点的是说大鼓书的摊子,会吸引许多人的注意力。马店大集上的大鼓书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据老人们回忆,马店大集最活跃的地方,就是庙前,有许多打拳耍把戏的。只要听见锣鼓声,人们就往那里涌。菜市的南边有一个大场院,那里就是说“大鼓书”的场所。说书人手持鱼鼓或小鼓加钢板,说一会,唱一会,有时还做着动作。胶城的傅大扁头,经常在这里说书,有《响马传》、《呼延庆打擂台》、《七侠五义》等。每到回头,戛然而止,他们就要收钱了,有拿伍分的,有拿一角的,一上午能收好几回。

    “板凳戏”就是从大集上兴起的,一些戏剧票友、艺人们在大集上随处找一块空地,就是唱板凳戏的好地方。由于场地简单,根本没有戏台,演员化好妆,就坐在一侧的板凳上等着,锣鼓一响,就地出场,连块幕布也没有。光天化日之下,胡琴一拉,开口就唱。《西京》、《东京》、《小姑贤》、《井台会》、《杀狗劝夫》、《张郎休妻》等,都是群众百听不厌的传统剧目,其中的主要剧种是“肘鼓子”、“拉拉腔”。有名的茂腔演员徐艳芹姊妹俩,琴师尹光银等金光茂腔剧团的多名主要老艺人都在大集上唱过板凳戏。

    在农村的大集上,除了这些特意表演的杂耍,就连商人的叫卖声也堪称艺术。那些卖老鼠药、万能胶的,往摊前一站,顺口念出一串串押韵合辙的顺口溜儿,让你听了上句想下句,不买东西也舍不得离开。

年年要过四月八  赶山最让人怀念
    昔日的农村,一年中贸易最集中、最让人怀念的集日,就数春秋两季赶山的日子了。赶山,分春秋两次,春天通常集中在四月初八这一天;秋天就多集中在十月二十三前后了。赶山的时候,通常不会一天就散集,多的可以长达3至5天,一般是3天。里岔、胶莱、九龙、铺集、李哥庄等地的四月八山会都很有名。

    胶莱四月八山会的日期是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泥汉泥汉,寒食一下午,四月八一天”,指的是不管在店铺还是其它地方扛活的伙计们在清明节可以放假一个下午,而到四月八这一天,为了赶山,掌柜的会给伙计们放假一整天,听起来也就跟现在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差不多了。可以想象四月八这一天的大集是何等热闹。

    对于赶山如此重视的原因,老人们解释说:“凡是镇上的比较大的集都有春秋两季山会。赶山的时候,人特别多,货物也特别齐全,因为四月初八是春天开始的时节,农民们都需要置办一些蓑衣、斗笠、农耕用具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对接下来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妇女们则在赶山的时候置办全家的单衣、单鞋等生活必需品。相对来说,十月二十三山就是比较闲散的了,因为秋收结束,出来卖粮食的比较多,丰收了的农民心情也比较好,赶闲集的也多了,大多置办些棉衣、棉鞋什么的。”

    随着超市等高档次购物场所的兴建,虽然现在也还有山集,但是远远不及以前的规模。聊起当年赶山的情景,在老人们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大集比现在的规模还要大,品种比现在的还要多,什么牲口、猪、羊、吃的、穿的、用的,只要是生产生活能用得着的,允许上市交易的东西一应俱全,当时的大集在村庄的主要街道上摆摊,赶山的时候,稍大点的街道全部都成了市场,走下一圈来就得大半天。

    与其它地方不同,“九龙山”则以牛马交易而成特色,周围方圆几百里的人们都来交易。据当今九十岁左右的老人们说,当地的山神庙建于明朝,牛马交易是随着庙的建成而设的,所以,成为远近有名的九龙山。1950年前,每年春天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和秋天农历十月十一日赶山会。每年山会都要唱大戏,山会上可热闹了,有牲口市,牲口市又分骡马市、牛驴市,上市的牲口少则几百头,多则上千头。来的牲口贩子有南京、北京的。木材市,主要是棺材板市,过去上了年纪的人千方百计来打寿材(人没死前做好的棺材),材质有楠木、楸木、红木等,所以,交易量较大。还有搭建临时席棚打包子的、打烧饼的……还有卖簸萁、箢篼等生产生活用具的。

    据老人讲,山会交易面积约二、三十亩,来此赶山会的人,有文登、荣成的,有莒县、临沂的。河南来的驴贩子,每集赶来的驴有上百头。淄博、青州来的贩子则以骡马为多。交易时,山会上人多、牛驴骡马多,发出一股强大的喧嚣声。同时又因为山会的场所就在山顶上,山顶传音,所以四周五、六里以外都能听到嗡嗡的一片响声,这是九龙山会不同于其它山会的又一特点。

货品荟萃南北方  物廉货丰聚人气
    历史上的大集一般都是把自家种的互相交易。赶集的日期是多年以来约定俗成的,为了方便周边群众买东西,一般来说方圆十内里地以内,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地方逢集,要么是镇上的大集,要么是村里的小集,可不管哪一个集市都是十天两次。

    集日虽然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在任何一个集市上就能买到。因为小集基本上是为了满足急需的百姓,比如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就可以在小集上买点蔬菜、鱼、肉。可是一些大件或者平时不常用的东西,只能等到大集的时候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各个不同的大集也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马店集逢阴历一六日,南方的丝绸与竹器,博山的大缸与土布,北海的毛蛤蜊、虾皮,烟台苹果,莱阳的梨都是马店集的名牌,各种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什么都有。粮食市、肉市、菜市、牲口市、鱼市、布市、木货市、杂货市、罐盆市、鸡市、草市、糠市……这里不单是“买”和“卖”的贸易地,而且兼有娱乐休闲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夼集之所以火爆,物品价格低廉是硬道理,在集上,大到价值几百的家电,小到锅碗瓢盆,一个炉子或几截烟囱,一些老唱片或几件旧家具,但凡你能想到的这里应有尽有;洋河镇的朱季村小集,则是逢三八集,在集上,农民自己产的一些农产品、水果都拿到集市上交易,周围四邻八疃的也参与到集市中进行交易,一些超市内买不到的生活物品,比如高粱秆制成的扫帚,手工编的炊帚、锅盖等等,在这里都能找得到。

    铺集因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且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素有“七十里铺”之称。铺集的大集是很有名的,老人经常说:“胶州西南乡,不是王台就是铺上。”意思就是说,在古胶州王台和铺集是西乡和南乡最大的两个大集,而铺集则因为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胶州、高密、诸城三市的人。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逢三、八大集的时候,远一些的人来赶铺上大集,往往都是头一天来,住一晚上,第二天买了东西再回去。所以铺集的小型旅馆、饭店也是比较兴旺的。春天的铺集大集苗木买卖格外火,集市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字大街东侧的苗木市场上,各色树苗沿街道一字排开,雪枣、冬枣、苹果、杏、桃、柿、板栗及107速生杨、土耳其杨等各类树苗琳琅满目,系在苗木上的品种标志迎风飘舞,格外引人注目。更引人注目的是市场上红红火火的交易场面。穿行于市场中,打探价格、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历史上,在麦收或者秋收期间,会有许多的人们前往各地大集购置物品。不管是马店、铺集,还是夼集、胶莱,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会到附近的大集上购置农忙用品。大集上也有铁匠铺子,炉火红红的,现场打制镢头、铁锨、锄头、镰刀、菜刀、剪子等农忙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同时,麦收前的大集上一般咸鱼、咸蛋等平常农家少见的荤腥也卖得比较火爆,人们在收获前一般会备下一些,等农忙时改善一下伙食。

    当然也有物品匮乏的时候,就是凭票供应的年代,那时候最红火的是供销社、宾馆、招待所,最难买的就是猪肉、糖、油、面粉、茶叶等,都得拿着供应票去买,就是买一个小饼,也得拿着二两粮票才行,否则价格翻4、5倍。而在大集上,这些东西都有,价格也是可以商量的。

岁岁年集最火爆  年画鞭炮最走俏
    一进腊月门,年味儿便日益丰盈起来,赶年集置办年货是庄稼人年前的一项重要内容。年集上人多货也多,这是农村交易最活跃的时候。卖烟酒糖茶的,卖衣服年画的,卖绸布蜡花的,都盼着在年集上有个好行市,商家打出各类招牌,推出多种优惠措施,也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回头客。

    这里有日用百货、瓜果蔬菜、烟酒副食、服饰衣帽以及绢花饰品,有五彩缤纷的年画,红彤彤的对联,过年必备的香烛,大红的灯笼。年集的各类生意特别兴旺,购买年货过节成为消费者的主题。沿着街道两旁摆满的小摊逛过去,卖菜的,卖鞭炮的,还有卖儿童玩具的……真让人眼花缭乱。

    群众都图个吉利,所以贺岁的大红灯笼,寓言吉祥的年画图案、春联,印刷精美的年画等都很畅销。年画的价钱便宜,过年张贴春联、年画的习俗,使许多摊位生意不错。鞭炮是家家户户过年都离不了的,所以鞭炮市也是人围得最多、最热闹的地方之一。谁家都要买上几挂过年。还有卖二踢脚、钻天猴的。

    年集会从上午八点赶到太阳落山。十点多钟,年集达到了高潮,人挤人人挨人,各种声音构成了一曲年集协奏曲。柴米油盐酱醋茶,牛羊猪兔鱼鸡鸭,都自成一体,各占一堆儿。卖鱼卖肉的各展其能,大声吆喝着,生怕别人的声音将自己盖住。

    现在的年集虽然仍然在赶,但和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许多城里人开着私家车去乡下赶年集,购置斧头、年糕、窗花、香烛等,年集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起着超市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散发着浓浓年味的年集不仅是童年的向往,还是现代生活的支撑。(刘晓燕 栾敏 李燕)

标签:糖葫芦 连锁店 收银台 连锁经营 胶州 
相关评论

本类更新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值班编辑QQ:1741910123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纠错QQ:1901264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李哥庄新闻网QQ交流群:384453252

24小时新闻热线:4000006517 本站除注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值班编辑QQ1741910123,第一时间内删除。

鲁公网安备 37028102001427号

 

鲁ICP备12010388号

鲁公网安备 37028102001427号